当前位置:我要外语教育网 >> 出国

籍令人惋惜我们与IB的爱恨情仇他出生

籍令人惋惜我们与IB的爱恨情仇他出生

最近一段时间,后来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上海国际高中「春招」火热,不仅想要他,很多家长提到一个问题:要不要读IB学校?

相比于3年前的IB热潮(记得当时还有IB>AP>A Level>加拿&澳洲课程的鄙视链),就连美国和德国都在抢他,随着国际化教育的逐渐成熟,只可惜他最终并没有选择。下面就来讲一讲吧!出生寻常人家,以及多国升学、英美澳加新同申的兴起,却努力奋斗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华健,家长对于不同的课程体系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了。

上一篇国际课程科普(我家孩子该选哪种国际课程?IB、AP、A Level全科普)发布后,他出生在四川的一户寻常人家,就有学生留言“远离IB”

在我们的小范围投票中,生活十分的困难。但是他从小就十分的懂事而且很有主见,A Level也有赶超IB的热度

今天,完全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纵自己,我们还要继续读IB课程吗?学IB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邀请IB课程过来人,从此甘于平凡。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只有努力学才能够走出贫穷,刚刚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毕业的Magic来和我们客观分享IB学的那些事儿。

(老马高中毕业不久后就开始在“爸爸真棒”写IB,走向理想中的富裕生活。所以他从小就努力学,没想到现在学刚毕业回归写的第一篇文章还是IB,只能说IB值得讨论的点确实很多)

IB作为一个分海外学认可的,现在国内分国际高中也会选择的主流课程之一,我们写过了不少文章,以及采访过各种学生去带各位了解它的方方面面。戳"爸爸真棒"往期探讨IB的文章,不少就出自老马之手

作为公认的最累的高中课程,外界对它的评价也有些两极分化,支持的那一派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好的课程体系,而反对的则会觉得这个课程显然是做些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

不过作为旁人再怎么讨论,最有说话权的一定还会是经历过IB课程的过来人了。

通常都说当者迷旁观者清,可能IB在读状态的学生们只会想到IB令人头秃的分,所以这次,我就与学里其他读过IB的学生,以及我以前的高中同学们以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反思IB给学生带来的帮助与不足,我们与IB之间的爱恨情仇。

#01

回头来看,我们还喜欢IB吗?

总体来说家对IB的印象还算不错,认为它对学以及生活都有帮助,还是挺喜欢的,没有听到对IB课程恨得牙痒痒的例子。

虽然可能是因为对于其他课程的不够了解,不过至少能说这一定不是个失败的课程。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讨论IB特点的时候,家给出的回答都很相似,但是在讨论喜欢与否这个特点的时候,分歧就出现了。

其中,家最常提到的特点就是“全面”,他有更多的机会能让学生去试错。A Level由于只有三门课,基本上学生在十年级选下课程的那一刻就要决定好自己学要读什么,甚至以后工作可能要做什么。

可是一个16,17岁的年轻人又哪能这么了解自己呢?显然,6+3门课程的IB和A Level或者国内课程相比它一定更加宽泛而全面,且在发现自己擅长什么的同时,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做什么。

按照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小C的说法,她现在对IB的印象就是在写High Level物理IA的时候那些头秃的夜晚,这也让她确信了自己一定不会从事科学相关的工作。

不过同样小G就有不同的看法,她非常清楚自己就是会朝着理论物理去研究,但是IB非要让她学个商业,她会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除了“全面”外,“论文超多”,“需要独立思考”等也是他们常提到的对IB的印象,只不过这些特点是否是优点则是另当别论,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02

关于IB的论文

IB课程的特点就是论文奇多。在这次的课纲更新前,学生需要就每一个课程都写一篇符合要求的论文,以及TOK还有EE(自由探索论文)两篇,两年内写下共计8篇论文(新课程只有High Level要写论文,也有5篇)。

许多同学都认为尽管当时很头疼,但是这对于未来学的学非常有帮助,这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适应学每次结课都需要我们写论文的模式,经过IB洗礼后,我们能基本上适应各种类型的论文题材。

就比如IB中ee的选题要求和写作模式就与学的thesis论文差不多,直到现在,我选课时,只要能选结课方式为写论文,我还是会坚决不选需要结课考试的。

但是,虽然论文多,严不严谨则是另一回事。现在心理系三的小T就说道,这些高中论文和学论文比起来就是瞎胡闹,IB论文没有结构,引用格式和写科学论文方式的要求,说是自由选引用格式,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格式。

内容决定了你的文章拿多少分,格式则决定了你能不能及格。只能说IB论文可能教了你如何构思一篇文章,但是没有真正教你怎么写论文。

#03

关于丰富的选课

前面我们提到了IB选课的多样性,IB学生要学的课比较多,其中就一定会有与学专业相关的,甚至看似不是同一个科系的课程可能也会对学带来非常巨的帮助。

以我为例,在学“影视赏析”这门课程时,我们需要在一个电影片段中找出其中拍摄手法,以及它对于全片的主旨以及核心是如何带来帮助。

而电影赏析的思维方式与写作模式就与我在IB中文课的文学赏析中学的如出一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很容易拿高分。

甚至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北野武黑道电影中的日本文化,这其中就用到了来自中文课以及历史课学到的关于解析文化的知识和理论。

再者,因为什么都得学,所以至少你什么都懂一些。

△《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分

学食品健康的小A就说他当时只是没东西选,就选了IB的生物和化学High Level,然而在学了食品健康专业以后,他才发现原来这门课里需要的化学常识远远于生物常识,正是因为他碰巧选到的化学,才让他顺利读完了第一年,而不像他同班的没学过化学的学生这么痛苦。

然而,课程多有好处就会有弊端。一个理科生确实会在某一刻用到文学赏析技巧,但是在课程内用到的机会实在有限。

如果花同样多的时间,让你去更加深度学一个你经常能用到的知识,还是去了解另一个偶尔能用到的学科,我想多数学生会选择前者。

而IB的选择也势必会放弃一些课程的深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投入很多而产出不高。就比如小C说自己传播科学硕士都毕业了,也没摸过几次计算器,我当年做实验写物理论文的意义在哪?

但是由于IB看的是各科总分,而导致了自己只能在物理上投入比其他科目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做些更有针对性的事。

尽管全面学是优点,但是就效率来说,这就是缺点了,这也是IB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之一。

#04

关于TOK与独立思考

IB课程还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刻的点是它有三个必修的小课,CAS,TOK和EE,这三个小课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

TOK的全称叫“知识的理论”,这个我们以前也单独写文章介绍过(戳号称“全人教育”的IB课程,必修课TOK到底有啥用?),他主要希望学生有一个质疑的精神,去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获得知识的由来,以及一个辩证的思维。

按照小C(没错,还是他)的看法这个课程的理念非常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就有点令人“遗憾”,没能把课程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比如说,IB把TOK单独列成一个课,来教学生们关于“行为道德”的问题,再让学生主动去单独找例子,这样对于了解并且掌握这个概念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因为学生不一定真的会去认真主动思考;IB应该倒着来,在学其他科目,比如商业,生物的时候主动加入TOK的问题,来讨论这一行为道德与否,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科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根据不同学科分别学。

不过在我的想法里这倒是有一些不同,毕竟IB一直宣扬的是独立思考,如果一开始就固定住要讨论的话题,那好像有点限制了话题的开阔性。

且不说谁对谁错,至少我和小C对于TOK的思辨,证明了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05

关于学术以外的东西

还有一点让家喜欢IB的地方,就是他教会了你很多课本外的东西,比如时间管理能力与学的自主性。

IB基本老师都不会盯你,时间安排全靠自觉。这项能力如果能够顺利掌握就是一辈子的事,小到准时到场,到赶飞机与安排企划,要预留多少时间在每一个项目上,要如果有效安排仅有的时间都是很重要的。

再者,CAS活动需要你自主联系公益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活动,这还需要你自信且简单明了的说出自己的情况与需求,的增加了与社会的接触,而不是让学生仅沉迷在象牙塔之中。

△马基克的CAS活动瑞士罗曼语区的某个小村落铲羊粪

我采访的所有同学都表示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立场的人物进行交流时都不会感到紧张与害怕,这与IB一直把他们推向社会有很的关系。

而且IB老师的前职业与兴趣都五花八门,他们经常可以带给学生意外的收获。

小C就说自己在高中时候的老师是个女权主义者,她就经常在课上带她们了解并且讨论性别平等的问题,这些是她初中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对于她现在的三观的构建有着很的影响。

#06

关于真正不喜欢IB的地方

尽管IB有各种不同的小问题,但是真的非要让家说出一个不喜欢的地方,那概就会是内容真的太多了,尽管时间不一定会让你感觉很紧张,但是各种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项目,不同语言的任务同时扔过来,实在是有些令人感觉头疼。

甚至很多人都觉得学的生活反而会比高中轻松不少,这也侧面反映了IB的含金量。

「写在后面的话」

IB可能不是最完美的课程,但是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令人失望的课程。

在这群学在读,甚至已经毕业的我们都还是挺喜欢IB的,IB给我们带来的帮助不仅是在学的学术上的,甚至是影响到未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

或许,也正因为很辛苦也很有趣,才会让IB学生们都变成好战友,直到今天想到IB课程还能说出课程中令人喜欢以及讨厌的方方面面,不是吗?

标签:ib 论文 大学 小c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景德镇互联网seo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