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外语教育网 >> 高考

以读哪些书Science、Nature井喷!2021年,哪所高校科研实力最强!老师要

以读哪些书Science、Nature井喷!2021年,哪所高校科研实力最强!老师要

来源丨青塔Pro

1月的尾巴还没有来,新闻出版研究院曾组织开展过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这份历时半年的调查报告,电子科技学、南京学、江南学等多所高校都在Nature和Science顶刊上迎来了2022年的“开门红”。

1月12日,从11个方面对国民一年来的阅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Nature发表了来自电子科技学的研究论文,“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这是继2019年摘得首篇Science后,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科技学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又一重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两篇顶尖论文的第一作者都为同一人——电子科技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较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0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26.38期(份),杨超

图丨杨超,低于2017年的33.62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61期(份),获”日报“点赞

在学术期刊多如牛毛的今天,低于2017年的3.81期(份)”。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NS在学术界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高校,较之以色列、美国,再一次展现其强的科研实力。

▎2021年,差距很。其实,哪些高校斩获最多的NS?

近年来,随着国内科研水平提升,论文发表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2021年,共有67所高校以第一通讯作者为单位在NS上发表了239篇文章。除清北等顶尖高校外,一些遗憾未入选“双一流”的地方强校,也表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在顶尖期刊上屡有斩获。

其中,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科学院学,独领风,位居内地高校第一名,累计发布了17篇 Nature和10篇Science;北京学浙江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同样表现出色,分别发表了21篇和20篇NS文章,占据国内高校科研的第一梯队。

作为地方强校,上海科技学科研实力之强,甚至超过一众985,在2021年累计发表了6篇nature和3篇Science;南方科技学和南京工业学同样表现可圈可点,发表NS论文数量都在5篇以上。

▎多所“双一流”高校,打破校史记录

于高校而言,2021年是一个丰年。

不少高校,都在这一年实现了校史上的突破。福州学、上海学、河南学、石油学(北京)等4所“双一流”高校,以及蚌埠医学院浙江理工学、西华师范学和江苏学四所属高校,都发表了自己的首篇Nature/Science。

2021年8月,上海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钟云波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共晶鱼骨高熵合金的多级裂纹缓冲效应及其辅助的超高塑韧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第一作者、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均来自于上海学的首篇Science论文。

图丨该篇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均来自于上海学

同月,浙江理工学副教授左彪、教授王新平等与合作者在以Mobility gradients yield rubbery surfaces on top of polymer glasses为题在Nature上发表了在表面高分子链微观动力学机制上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这是浙江理工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自然》发表论文。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理工学硕士生郝治伟,他放弃科研、考公上岸一事曾引发巨争议,但是对于他们团队来说,这一研究的背后凝聚着左彪教授及学生数年的心血。

图丨没有名校背景却在硕士阶段一作拿下Natura,郝治伟可谓“天才少年”

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陈飞剑课题组与合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A stabl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 with intersectingthree-dimensional extra-large pores”,报道了首例具有三维交叉16元环孔道系统的全连接、超孔硅酸铝盐分子筛ZEO-1。

这是蚌埠医学院首次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在《科学》发表论文。蚌埠医学院青年教师林清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陈飞剑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图丨2021年,蚌埠医学院校友范先群教授当选工程院院士,人才培养实力强劲。

▎硕博在读,拿下了NS顶刊

对于绝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论文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手握“硬通货”,才能在学术界里真正站稳脚跟。

作为全球公认的最顶尖的科研期刊,NS论文是最具含金量的科研成果的代名词。能够在NS杂志上发表论文,是无数科研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对研究者和高校卓越科研能力的最有力证明。

而一些学生,早在研究生阶段就表现出超高的科研天赋,收获了自己第一封,甚至是第二封NS。

2022年伊始,电子科技学就收获了一篇Nature文章。据悉,这篇论文是继2019年摘得首篇Science后,该校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顶尖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同一个在读博士生,杨超

图丨电子科技学在读博士生杨超,实现Nature、Science双发

2021年,Science在线发表了南京工业学黄维院士和陈永华教授团队有关室温和高湿度下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有专家评价称,该研究“实现了光伏领域从0到1的重突破”。而这篇论文的一作,却相当年轻。南京工业学硕士研究生惠炜、西北工业学博士研究生晁凌锋以及南京工业学硕士研究生芦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2020年,上海科技学物质学院2017级研究生邓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sp3)–H functionalizations of light hydrocarbons using decatungstate photocatalysis in flow”的科研成果。

同在上科研究生就读的袁媛、原彪、谢雨润、刘凯雯等人,也分别以共同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身份,为学校斩获4封CNS论文。

2013年才由教育批准的上海科技学虽然年轻,却表现超强的科研活力,在以“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学”为目标的道路上,狂奔,未来可期。

▎教育: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

科研蓬勃发展至今,已经从量的堆积转化为对质的追求

2020年,相关委连续下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与《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两个重量级文件。

破除论文“SCI至上”,是将科技创新活动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的重要举措,对打破科技创新中的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去除学术泡沫,塑造踏实创新的优良氛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而是鼓励支持发表高质量论文。从多发论文,到多发好论文,一个繁荣的学术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标签: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排名seo优化哪家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