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外语教育网 >> 消息

假时间出炉博士父亲拳脚相加逼5岁女儿学高数,比拔苗助长更可怕的是这一点山东市

假时间出炉博士父亲拳脚相加逼5岁女儿学高数,比拔苗助长更可怕的是这一点山东市

最近,南京市的一位“虎爸”引发网友众怒。

提起这样做的原因,有网友推测是这位“虎爸”觉得自己学历高,所以对儿女保持高要求。

虽然儿子刚刚读一年级,女儿还在读幼儿园,但这位父亲已经开始向两个孩子教授中学、甚至学的知识,包括文言文和高等数学都在他的授课范围之内。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博士父亲经常要求两个孩子学至深夜,而且一旦不能达到其要求,还会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孩子的妈妈多次劝阻无效,请民警、妇联、学校等第三方协调,谁料想毛某并不觉自己的教育方式失当,认为管教孩子是“家务事”,拒绝协调。

最后孩子的妈妈向法院求援,申请人身保护令,要求虎爸远离自己和儿女,同时禁止其接触子女。

众多网友在看到消息时,纷纷斥责这位博士父亲的行为,第一反应就是这位“博士”父亲是疯了吗?

01

教育焦虑,无处不在

在所有的讨论中,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做?

但整件事情看下来,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这位虎爸的教育焦虑。

其实在现代社会,父母的教育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有专家提出了教育焦虑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全民性的,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中产的在焦虑,高收入的也在焦虑,普通老百姓也在焦虑;

二是焦虑从孩子的低龄阶段就开始——主要在小学阶段,然后下沉到了幼儿园。

很显然,这两点都与这位博士父亲的特点很契合。

但是,他的焦虑程度有点过了,甚至可以说这是涉嫌违法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用侮辱性言语谩骂孩子,甚至殴打孩子,这种行为,可以算是家暴了。

判决结果

法官认为:本案中,父亲虽并未对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可以理解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是,逼7岁儿子、5岁女儿学高数、文言文这种行为……实在是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指导》规定:

学前儿童在7岁前还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而高数需要高度抽象能力和严谨的逻辑能力,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课程,居然让5岁的孩子学学高数课程,这种做法很难理解。

教育焦虑无处不在,但这是我们对孩子做出这种行为的理由吗?

显而易见,不是。

02

“高学历”能否作为教育孩子的基准?

经常在后台看到不少“教子心切”的家长,会提出这样一些疑问类似于:“没有文化,我能教育好孩子吗?”“文化程度不够,怎么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成绩落后还不爱学,发现什么教育理念都不管用了,这时候,只剩下怒气和束手无策。

就像开头提到的博士父亲,发现儿子和女儿的学速度不够快时,就想加速逼迫孩子学。

所以在教育方面,所谓的高学历未必有帮助,反倒可能成了一种心理暗示下的负担。

这种“盲目自信”要不觉得孩子怎么样也差不到哪里去,不用管太多,然后一上小学有了比较就产生了心理落差,或者是盲目地逼迫孩子学,制定不符合现阶段的学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平均意义上,或者随机从高学历家长里选一个人,高学历家长那个样本更擅长教育孩子的可能性。

而不意味着,学历低的家长就一定不会教育子女,也不意味着学历高的家长就一定会教育子女。

之前就看到过“985博士妈妈辅导女儿作业被急哭”的新闻,还有北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的视频,让不少家长感同身受。

可见,高学历并不能成为教育孩子的基准,反倒是我们教育时,要循序渐进,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不管学历高低,文化水平如何,我们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认真学。

03

教育孩子这个课题,是无数家长的必修课,我们探讨了无数次,但最想告诉家的几点是:

1.教育不能着急

还是一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样,心急也教不出好孩子。

父母情绪上的不稳定,经常性的愤怒和生气只会让孩子更加畏惧,害怕与你沟通交谈。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不是过度的评判和评比排名,我们人都是在用过去并且用比较自我的的知识和经验,去教孩子怎么面对未来的世界和挑战。

所以,慢下来肯定比着急求结果要稳当的多。

2.孩子需要平等和尊重

平等和尊重不是口头上说说的,需要你在行动上支持孩子。

真正地发自内心尊重和爱护你的孩子,从他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孩子才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人生很长,不必紧张,教育孩子的路上请不要着急,多些平等和尊重,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标签:孩子 教育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奉节网络推广seo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