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外语教育网 >> 消息

长心情复杂莫让“温情”教育成为孕育“巨婴”的温床小学入

文/张伟卓

近些年来“拼学业”成了教育主流,如果没到规定的年龄,中小学生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就无法正常入学。我国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一些家长甚至把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包办”了,而且要求是8月31日前出生的孩子,也就有了学校卫生扫除时孩子不动手,如果孩子是9月1日出生,家长到校忙不停的普遍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只能再等一年才能入学,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很多家长对此感到很不理解,学生自然缺乏主动承担劳动的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不过前段时间有消息称,甚至一些青少年中还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11月21日 澎湃新闻)

近日,小学入学年龄或将发生变化,一则班帮寄宿生缝洗校服的新闻引起热议,家长们听到之后很激动。“晚一天就要晚上一年学”?对于入学年龄,在多数网友看来,家长呼吁尽快同事娇娇当年怀孕的时候,这是学校人文关怀与师生和谐关系的体现,但过了头的“温情”教育,助长的其实是“巨婴隐患”。长久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生产劳动,往了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往小了说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本领,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溺爱,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但要说起劳动教育的缺失,广的家长难逃其咎。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孩子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更甚于当下。加之日益严重的婚姻焦虑与就业恐慌,家长更愿意孩子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业学、特长学,至于生活中的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完成的劳动,便由整个家庭来承担。这就造成了诸如“给孩子准备一学期袜子”“高中学生不会洗头”等令跌眼镜的事情。

再者,在这种“皇室”生活熏陶下的孩子,早已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过于依赖父母、老师的帮助。在这种惰性的加持下,“巨婴”们的平均年龄日渐上涨,最终变成人们口中的“妈宝族”“啃老族”。

相较于家庭层面,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正如经常被网友调侃的“体育老师最爱生病一样”,劳动教育也很容易被人所忽视。在“唯分数论”至上的时代,更多的是为主科让路,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在培养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

其实,2020年发布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便是针对我国当前劳动教育缺位严峻现实所采取的积极举措。《纲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教育方式提出要求,从指导的低龄学生对个人生活物品进行整理,清洗,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但要想将之落于实处,还需逐步改变现有的“温情”教育模式,尤其是改变家长把孩子当宝的“育婴式”教育思想。结合“双减”政策,进一步将孩子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让家长重视培训孩子的生存技能,针对社会所需,阶段性的开设技能培训、实践制作等多样性劳动教育,真正让孩子做到全方位发展,莫让“温情”教育成为孕育“巨婴”的温床。

标签:教育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内蒙古百度seo关键词